寻梦下载站

游戏攻略

非人学园精卫传记-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,其作品主要是什么

日期: 阅读:
非人学园精卫传记-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,其作品主要是什么

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,其作品主要是什么

“百放齐放”高产诗歌的唐代,留传下来的诗歌备受人们传领。唐朝著名的诗人很多,尤其是女诗人,常被遗忘,借此分享三位著名女诗人及其作品。

一、女中诗圣-鱼

主要作品:

《赋得江边柳》翠色连荒岸,烟姿入远楼。《盛怀寄人》门前红叶地,不扫待知音。《送别》睡觉不言云去处,残灯一盏野蛾飞。《赠邻女》易求无价宝,难得有心人。

二、女中文妖-薛涛

主要作品:

《谒巫山庙》乱猿啼处访高唐,路人烟霞草木香。《段相国游武担寺,病不能从,题寄》侬心犹道青春在,羞看飞蓬石镜中。《十离》中《燕离巢》衔泥秽污珊瑚枕,不得梁间更垒巢。《鱼离池》跳跃深池四五秋,常摇朱尾弄银勾。

三、女中诗豪-李治

主要作品:

《相思》海水尚有涯,相思渺无畔。《明月夜留别》别后相思人似月,云间水上到层城。《恩命追入,留别广陵故人》仰愧弹冠上华发,多惭拂镜理衰容。

金吒、木吒、哪吒三兄弟,俱是肉身成圣,却

因为哪吒年纪小,爱冲动,爱炫,金吒、木吒则成熟稳重得多。

年青人看《封神演义》,大都会爱上哪吒这个角色。毕竟在民间中,哪吒是正义化身,敢于抗争什么的。

其实,原著中的哪吒乃是一个仙二代、官二代,纯粹的一个霸道公子。他很厉害。一出生便天显异象,也不用师父传授武艺,娘胎里就带着法宝与神通。

当然,与哪吒打斗的也不是什么牛人。早期被哪吒打死的东海龙王三太子看起来很牛,但无论是这三太子还是东海龙王,在哪吒的老师太乙真人面前都是个渣渣。

因此,当太乙真人听闻东海龙王威逼自家徒弟,还要去天庭告状,太乙真人勃然大怒,他也不管是非对错,直接让哪吒去天庭,在南天门外拦截东海龙王,并且当众将原告打残。

太乙真人就是这么牛,哪吒就是这么霸道。

封神大战开始,哪吒懂事了一些,不再欺负下层小仙了。几乎每遇上敌人挑战,哪吒都会主动求战。也不知道是哪吒的运气好,还是原作者就这是宠他。每次都让截教仙人拿出魂魄攻击类法宝,先是横扫西岐,结果哪吒一出场,对方法宝就无效,哪吒便斩将杀敌,立下大功。

类似的事情一而再,再而三的出现。截教仙人也不知道吸取教训,一个又一个继续往坑里跳。

其实,哪吒的实力很强吗?根本就不强。他初次下山携带的火尖枪,金砖、乾坤圈都只能算是二流法宝。除非命中对方顶门,几乎都砸不死人。

他最BUG的地方是莲花化身,对魂魄攻击免疫。但是,在五行法宝面前,哪吒并无还手之力。就如撞见遁龙桩,化血神刀等等,哪吒便无计可施。

后期因为太乙真人传授哪吒三头八臂神通,又将九龙神火罩送出,哪吒实力暴增,肉身、法宝都堪称西岐阵营第一流。

不过,金吒、木吒是不是就很弱呢?不是的。金吒、木吒很少出手,几乎只是在打群架的时候站在后排放放法宝。

金吒、木吒为何如此窝囊?

只因他们二人早就窥破天机!

在封神大战中殒落的阐教可以被封为神,可一旦熬到大战结束,还没有死掉,就能肉身成圣。文殊、普贤在姜子牙金台拜将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两个徒弟,他们二人此行没有生命危险。

金吒、木吒虽然没有哪吒那么风光,但也没有多次经历生死危机。平平安安活到了封神大战结束。他们二人就像西游记中的沙僧、猪八戒,混到灵山也成了佛。

请问名潜字元亮,此诗人是谁

,,,陶渊明(365——427)字元亮,一名潜,溢号“靖节先生”,号“五柳先生”,东晋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西南)人。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,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,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。

,,,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,却有着高远的理想和志趣。他的一部分作品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,诗人一方面对统治阶层表现了一种孤高的态度,如《咏贫士》第一首说:“万族各有托,孤云独无依,暖暖空中灰,何时见余辉?”这朵晴空飘浮的孤云,象征诗人的处境和命运,它孤立无依,但也表达了诗人的心态,他要远去尘埃,永远保持自由和高杰洁。另一方面,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。在《饮酒》二十首里,他借助”醉人”的语言,惑是指责社会上是非颠倒,毁誉雷同(第六首)惑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机,(第十七首)惑是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(第十二,十九首),陶渊明的性格和志趣,终于同上层社会完全绝裂,从此文坛上出现了一位有骨气的诗人,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,至今仍然激励着许多人。据《晋书陶潜传》其原句: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,”时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,由于前来检查公务的官员贪婪,他不肯趋炎附势“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”激愤之下,挂印辞官扬长而去,从此寄情于田园之中,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,他的田园诗充满了对污浊的社会无比憎恶,对純洁的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,如《归园田居》第一首,有“”误落尘网中”把上层社会斥为“尘网”,“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”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破“樊笼”,重返“自然”,表现了对丑恶社会的鄙视,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純洁幽静的田园风光由衷的眷恋。

,,,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。如《归园田居》第三首: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,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,道狭草木长,久露沾我衣,衣沾不是惜,但使愿无违。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,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。

,,,诗人较晚时期写下的散文体《桃花源》在这里提出了”桃花源”的社会理想。这里生活富裕,和乐安宁,“土地平旷,房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;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……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这里人人参加劳动:“相命肆农耕,日入所憩。”劳动归自己:“春蚕收长丝,秋熟靡王税。”诗人指出这是一个“与外人间隔”的“绝境”,这不正是诗人所憧憬的理想世界吗?

,,,纵观陶渊明的诗,虽然平淡,却不浅薄,使人感到淳厚有味,他的语言虽然是普通的“”田家语”却是高度艺术提炼的。

能否举例分析魏晋诗歌和南朝诗歌的不同及原

北朝诗歌粗犷豪迈,如“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” 南朝诗歌温婉细腻,如“微风摇紫叶,轻露拂朱房。 中池所以绿,待我泛红光”

北朝大部分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,游牧民族长期和恶劣的环境斗争,彪悍粗犷。做的诗词自然充满了豪迈的气概。南朝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,因此更有闲情逸志伤花惜月了,写的诗词温婉秀丽。

直到现代,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也是不一样的。

吴京的《流浪地球》有人看过吗

机器反叛,人类自救

明末抗清小英雄夏完淳的故事是否鲜为人知

《别云间》

三年羁旅客,今日又南冠。

无限河山泪,谁言天地宽?

已知泉路近,欲别故乡难。

毅魄归来日,灵旗空际看。

注:云间,上海松江县的古称。很美的地名。

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夏完淳,字存古,明末华亭人氏。

这个名字,现在很多人并不熟悉,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。

做为一个戴上“满遗”帽子的人,当然我受到的攻击还是比较严酷的,据说,还被明粉的东厂列在重要的海捕名录中,“肥猫不死,孤不得安”。但每天仍然坚持要写,就是要告诉大家,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,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历史情怀,如何去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。如果你的口中还含着“满鞑”二字,现在就可以终止阅读,该去哪就去哪儿。

开讲:

夏完淳是个神童。五岁便识“五经”,九岁能作词赋古文,十五从军,十七殉国。年轻而优秀,和那些三无幼稚扯淡派明粉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夏完淳是历史上少有的大才子,确确实实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。有一本厚达七百多页的《夏完淳集笺校》,朋友们有机会了看看,这可是一位不到十七岁的少年的作品,惊才绝艳,相较于我们现在的肤浅,真是令人汗颜。

回想一下咱们十七岁的那点渣渣水平,简直是羞愧难当。当然,明粉不会羞愧的,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“满清误我三百年”,这就成功地甩锅了。

当今的十七岁的小青年们,自然比我辈当年强太多,手游、电脑无所不精,但要想搞出一部类似的作品来,也难。

夏家“世为华亭人”,华亭就是如今的上海松江。明朝有松江府,辖华亭等数县。初,华亭改名为松江。松江古称为“云间”,古诗中经常会出现“云间”这个地名。

明朝时候,松江因文气而享盛名于海内。 夏完淳的祖父名叫夏时正,才高品正,被后辈尊为“方余先生”。夏时正也是个神童(可能有遗传),学业出众,童子试名列头名,但后来功名一直不顺,总是名落孙山。我觉得,这也不怪方余先生,明朝那种垃圾科举制度的录取就令人恶心,容不得方余先生这种不拘陈法的思维发散型的人才。

“久困省试,则刻意为古文词、诗歌,其才浩漫,纵横变合,不局局于绳墨。”

夏时正参加省试,屡考不中,止步于生员。久之灰心。“刻意为古文词、诗歌”,不再应时八股制艺,转而凭心随欲,写作古文和诗歌。这就和肥猫走了一样的路。

方余先生有二子,长子夏之旭,也只考到诸生,次子夏允彝却不但考取举人,还终于中了进士。这是方余先生严格教学的成果:

“先生严责课之。夕不奏文,即弗授餐,或不当意,稿必三四易,常中夜父子枵然相对,卒弗去也。”

作业完不成,不吃饭,老爹陪着挨饿。这就是咱们古人对文化知识的尊重和敬畏。

夏时正活了六十八岁亡故,是夏家祖孙三代男性家庭成员唯一善终的人。

夏允彝,就是夏完淳的父亲,是明末士林极具影响的人物。也是神童,遗传的力量太强大了。

“余自为童子时,长乐君以举于乡,有盛誉。”

夏允彝曾在福建长乐做过明朝的知县,又被称为“长乐君”。

万历四十六年,夏允彝中举,一时间轰动乡闾。但又过了十九年,到崇祯十年时候,夏允彝才成为进士。然后,夏允彝就去做了长乐县的知县,政绩很好,每年年终吏部考核中都被评定为全国优秀县长。

“摘伏如神,旁邑有疑狱不能决,上官多下长乐令决之。冢宰建德郑公,荐天下廉能吏七人,以公为首。召见,将特擢,以丁内艰归,未及用。 ”

“五年,邑大治。癸未,冢宰上计,举天下廉卓第一,上每朝群臣,咨天下廉吏,大学士方岳贡首以公名进,上颔焉若素知者,书公名御屏,将膺殊命,会丁母丧归。 ”

夏允彝官声好,文才更被推崇,他是明末重要的思想团体“几社”的创始人,

张溥、杨廷枢等结文会名曰复社,允彝与同邑陈子龙、何刚、徐孚远、王光承辈结几社,名重海内。

崇祯二年,尹山大会,复几二社合为一个组织。

“是时江北匡社、中洲端社、松江几社、莱阳邑社、浙东超社、浙西庄社、黄州质社,与江南应社,各分坛坫,天如(即张溥)乃合诸社为一,而为之立规条,定课程……因名曰“复社”……又于各郡邑中推择一人为长,司纠弹要约,往来传置。”

松江府社员共九人,而夏允彝列其首。

党社,是明朝中后期政治的一个特殊现象,首先,请大家不要以一种歧视的态度去看待,因为这一时期的党社主要是由知识分子组成,他们因共同的政治理念而走到一起,并非与“严党”、“阉党”一样是为了谋取利益,这些党社成员中的绝大部分是有着崇高的品格,忧国忧民的思想,他们建立党社之初是为公心而非私欲。

在整个明末,万历、泰昌、天启、崇祯、弘光各时期,政治势力党派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。当然,发展到了后来,就很不堪了。

李自成进京,崇祯自挂东南枝,作为复社骨干,夏允彝也采取了相应行动。

“北都变闻,恸哭累日……扁舟渡江,走谒尚书史可法,与谋兴复,闻福王立,乃还。”

本来,这也是为了大明江山而奋斗,但明朝有个特色:你在前面办事,总有人在北后捅刀子,揪尾巴。夏允彝也不例外,就因此事被南明弘光重臣马士英、阮大铖揪住不放,兴师问罪:

“其年五月,擢吏部考功司主事,疏请终制,不赴。及马士英、阮大铖乱政……劾允彝及其同官文德翼居丧授职为非制。 ”

很精明,从礼法角度上抓,官员居丧不能出来做事。这条小辫子,马士英和阮大铖捉得有理有据。

国破家亡,山河破碎,南明朝廷这边礼法还记得挺清楚。

真的是对捍卫礼法感兴趣吗?很扯淡,目的无非是党争,礼法不过是打击政敌的武器,就像如今的明粉,拿民族正统做文章,严厉打击我这个“满遗”,把他们自己打扮得很高尚。

社党政治,实际是明朝皇权渐趋萎缩,政治势力平衡逐步失衡,职业政治家集团进入政治舞台中心所导致的。

明朝以嘉靖为分水岭,嘉靖是最后一个把大臣们玩得团团转的皇帝,之后,后面几代皇帝由于个人能力和性格的问题,政治势力平衡被逐步打破。到了崇祯时代,他完全不具备合格帝王的城府、谋略和手段,自作聪明,却拙于应付,最终亡国。

勤奋挽救不了愚蠢。

马士英、阮大铖气势汹汹,但局势的飞速发展却没有给他们下手的机会,弘光朝转瞬即逝,他们很遗憾地没能拿夏允彝怎么样。

乙酉之变,噩耗传来,夏允彝悲愤万分。他于《绝命词》中写道:

“少受父训,长荷国恩,以身殉国,无愧忠贞。南都继没,犹望中兴;中兴望杳,安忍长存!”

“徬徨山泽间,欲有所为。闻友人徐石麒、侯峒曾、黄淳耀、徐汧等皆死,乃以八月中赋《绝命词》,自投深渊以死。”

“举事一不当,而行遁求生,何以示万世”,“吾将从虞求、广成游”。

父亲夏允彝殉国之时,夏完淳年方十五岁。

夏完淳是独子,从小就受到父亲特别的钟爱,当年在长乐任知县时,还把他随时带在身边。“彝仲每见余辈,必令存古陪。”

夏完淳年少才高,不同凡响。

存古时年十二岁,秀目竖眉,举止如一老成人。出所为诗赋相示,已成帙,席间,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,娓娓可听,其伯父止之曰:“有客在座,小子可啧啧焉?”

伯父虽止之,但咱们推想,他心里仍然对侄儿是很赞赏和得意的。

时人评价夏完淳,颇多溢美之词。“操笔立就,奇丽可观”,“为文千言立就,如风发泉涌”,“幼以神童名,有隽才”,“弱冠才藻横逸,江左罕俪”等等。

不仅仅是才华出众,夏完淳的诗文所体现出来出众的眼界和胸襟,历史的厚度、发自真实内心的忧患与沧桑,真是世所罕见。

“庾信文章老始成”,而夏完淳的一篇拟庾信的《大哀赋》,境界之高古,颇受赞羡,“几疑开府复生”。文笔之驾驭能力令人震惊。

夏完淳的《大哀赋》与庾信《哀江南赋》并为赋中“”。展现了其作弟“神童”的非凡天赋,融入了一腔爱国情怀,无论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有达到了相当的高度。此赋特色鲜明,用典极多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赏。

除《大哀赋》外,夏完淳还有《寒泛赋》、《江妃赋》、《秋郊赋》等十余篇汉赋体。他的庄子之文、屈宋骚体和乐府歌行,体式古远,意境独特,确实是身怀异秉,襟抱开阔。

父亲壮烈殉国,“投松塘死。水浅自伏而绝,背衣犹未湿也。”

夏完淳天纵才华,却从未写过一篇祭文来悼念父亲。其实我们完全能够想像在这位天才的心中,是一种怎样的悲哀。

而他的大姐夏淑吉,在父亲死后,出家遁入空门。她曾经写过一首怀念父亲的诗:

轻生一诀答君恩,伯道无几总莫论。

不忍回肠思昨岁,楞严朗诵一招魂。

翻疑爱重摘人天,子女缘微各可怜。

拜慰九京无一语,花香解脱已经年。

望系安危一代尊,天涯多士昔盈门。

丘山零落无人过,夜月乌啼自断魂。

从“望系安危一代尊,天涯多士昔盈门。丘山零落无人过,夜月乌啼自断魂”两句看,夏允彝殉国后,其实并没有几个人来坟上祭奠怀念,世事凉薄,竟至于此,令人唏嘘。

夏完淳写过一篇《续幸存录》,讲到父亲临终前嘱托他代为完成未竟之作,而夏完淳却整整一年都不敢看一眼父亲的遗作:

呜呼!手泽存焉!父书犹不忍读,可况续其遗书耶!然先志不可违也。自草土以来,恒思纂述,而哀瘠之余,形神俱涸,一经置笔,念及先忠惠风雨一编,便凄然自废。景光如逝,忽焉小祥矣(辞世周年曰“小祥”)。

其实,一直到牺牲前,夏完淳其实写过很多作品,诗、文、传记,书信等,却就是不曾专为父亲夏允彝写过些什么。

这种心情,实际上有过体会的人不难理解。

而后,夏完淳最后两年的生命历程:

“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,遵父遗命尽以家财饷军鲁监国,遥授编修。子龙战败,完淳走吴昜军,为参谋。昜败,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,被执,至留者。 ”

“作表潜通海上达鲁王,为奸者所觉。北镇吴胜兆得其表,寝匿不出。吴本旧将,就降于北,颇怀旧,纵完淳去。”

吴胜兆放过了他,夏完淳又“私入太湖受盟而还”,找到和秘密加入能在太湖中打游击的义师,“时多窥伺,避祸,以舟为家”。

为甩掉盯梢,完淳漂泊湖上。年底,躲到浙江嘉善岳父钱栴的家中。

钱栴在南京陷落后,与堂兄钱棅起兵,钱棅在嘉善守城,他则率儿子钱熙、钱默援协嘉兴。两城次第告破,钱棅入太湖打游击,“遇大兵大战,身被四创而死” ;钱栴则逃往浙东投奔鲁王,之后回到故里,图谋再起。

一年后, “丁亥之变”发生:

丙戌,云间北镇吴胜兆志不忘旧,欲以兵起,恐失援,知陈卧子(陈子龙)与半村(钱栴人称“半村先生”)密,隐通于完淳。完淳喜,往合卧子,约海上舟山黄斌卿以海师进吴淞。吴淞守者系胜兆腹心,乐内应。完淳日往来其间,故常在舟中。斌卿业与陈、夏订期,将至淞,忽飓风大作,覆十余舟,斌卿几不免,退归。胜兆至期,置酒高会,宴诸文武优戏。酒半,起穿优服语众曰:“此我明制服也。”首戴进贤,令众皆易服。复曰:“用夏变夷,在此一刻。”同谋者已预备明制,易服拜见。中有府属明职降北者,反以为不可。胜兆怒,立杀二人。众惧,听约束。于是城中缙绅士庶皆踊跃因卧子、存古输情于胜兆。逾日是,海师不至,闻斌卿覆舟之变。武弁中有北籍者,是夕不得已易服,原非本志,惧祸,诳言请事。胜兆已中战,问:“何事?”曰:“请密语。”入密室,猝起杀胜兆,举其首号于众曰:“苏州土督有密谕,令斩叛者。苏州大军即至矣。众震骇,皆从满服。往索卧子,已逸去。

行动很快失败,夏完淳其实心中很清楚这样的结果,五言诗《精卫》:

北风荡天地,有鸟鸣空林。

志长羽翼短,衔石堕浮流。

崇山日以高,沧海日以深。

愧非补天匹,延颈振哀音。

辛苦徒自力,慷慨谁为心!

惜哉志不申,道远固难任。

滔滔东逝波,劳劳成古今。

夏完淳虽惊才绝艳,但他心里很清楚,大势已去,自己补不了天。最终的结局,也许就是那一去不返的荆轲。

《易水歌》:

白日苍茫落易水,悲风动地萧条起。

荆卿入秦功不成,遗恨骊山暮烟紫。

昔年此地别燕丹,哀歌变征风雨阑。

白虹翕翕贯燕市,黄金台下阴云寒。

袖中宝刀霜华重,此事千秋竟成梦。

十三徒尔为,百二河山俨不动。

呜呼!

荆卿磊落殊不伦,渐离慷慨得其真。

长安无限屠刀肆,犹有击筑人。

为缅怀乙酉年六大死国名臣:史可法、黄道周、刘宗周、徐汧、金声和祁彪佳,夏完淳写了《六君咏》,

评史可法:

“忠清卓犖姿,夙昔事戎马。隆望震华夷,嘉名泽风雅。”“出师计不成,战死维扬野”,“西风五丈原,冥冥云能驾”

评黄道周:

“漳浦介以廉”,“戎马非所长”,“破胡虽不成,报国心已毕。”

评刘宗周:

“刘公执法臣,威仪世所则”,“三千人,绍兴邹鲁迹”、“始知风雅儒,大勇甘沟壑”。

评金声:

“轻生贵任侠,英爽殊逼人。功名尽一剑,壮志苦不伸。”

评祁彪佳:

“中丞多风姿,简贵出尘表。修饰好羽翼,凌云独矫矫。”

客观的评价,深远的见识,从容的口气,真是难以想象出自于十六七岁的少年之手笔。

夏完淳诗集《南冠草》,有五律十首,七律三首,七古二首。我们这里不及逐一拜览,概而言之,格调优雅高古,感情真挚无遗,襟怀坦荡而深沉。我认为爱好古典诗词的朋友们真的应该好好读一下。

比如怀念父辈兼老师陈子龙的这首《细林野哭》。

细林山上夜鸟啼,细林山下秋草齐。

有客扁舟不系缆,乘风直下松江西。

却忆当年细林客,孟公四海文章伯。

昔日曾来访白云,落叶满山寻不得……

其气势笔力颇有太白遗风。

夏完淳的《续幸存录》是对父亲夏允彝遗作《幸存录》的续写。

夏允彝的《幸存录》写于崇祯死后,当时夏允彝居丧在家,看着国家走到这种地步,为探究根源,遂有此作。“述至先帝死社稷,遂绝笔不复纪”。从万历写起,及写到崇祯之死,临缝遗命儿子夏完淳续完全部。

以十六岁的年龄,夏完淳完成了这相当于断代国史的撰述,高屋建瓴,剖析深刻,器局宽宏,持言客观公正,议论精辟:

“朝堂与外镇不和,朝堂与朝堂不和,外镇与外镇不和”,“士英虽有用小人之意,而无杀君子之心”,“史道邻清操有余,而才变不足;马瑶草守已狼藉,不脱豪迈之风。用兵将略,非道邻所长,瑶草亦非令仆之才。内史外马,两得其长”

非人云而亦云,跳出党派之争,实事求是地总结亡国的教训。“存公又存平”,是真正的良史之风。

后世称夏完淳为“夏内史”,即因其以“内史”自名而评,被一致公认,他完完全全配得上这称呼。

以弱冠之少年,文才史家集于一身,奇才!

丁亥年七月初,夏完淳在华亭被捕。

顺治丁亥七月既望,夏子存古以奉表唐王谢恩,为海上逻卒所获。洪经略密行土抚军,索存古甚急。时余读书虎丘石佛寺,不知也。一日,乘凉散步将到憨憨泉,见一小沙弥同青衣数人汲水而饮,遥望沙弥有似存古,趋视之,则竟是也。问之,则曰:“我已就缚上道,无资斧,其为我谋之。”余急索囊中倾付之,送其登舟。有经略差官王姓者,虑有他谋,诘询姓名,词气甚厉。余以世谊交情详告之。且曰:“吾为行者冶装,于尔亦未尝无益,何怒之有?”于是沽酒脯为别。

洪承畴降清后,清军下江南,洪承畴为“招抚南方总督军备大学士”,他催令土国宝立即押解夏完淳到南京。

被执至留都,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,谬曰:“童子何知,岂能称兵?叛逆误堕军中耳。归顺当不失官。”完淳厉声曰:“吾尝闻洪亨九先生本朝人杰,嵩山杏山之战,血溅章渠,帝震悼褒卹,感动群夷。吾尝慕其忠烈,年虽少,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。”左右曰:“上坐者,即洪经略也。”完淳叱之曰:“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,天下莫不闻知,曾经御祭七坛,天子亲临,泪满龙颜,群臣呜咽。汝何等逆贼,敢伪托其名以汙忠魄!”因跃起,奋骂不已。承畴无以应,惟色沮而已。

夏完淳为洪承畴所杀确实是事实,但上述情节,不好确定其真实性,因为同样的一幕,也曾出现在左懋第被扣北京期间与洪承畴的会面:

懋第叱曰:“此鬼也!承畴统制三边,松、杏沦亡,身殉兵革。先帝赐祭,加醮九坛,优以恤荫。承畴死久矣!若何得复存?来者鬼也!”

夏完淳在狱中大概关押了一个多月,九月十九日赴市。同日被害三十三人中,还有他的岳父钱栴,翁婿双双遇难。

夏完淳的绝笔信——留给嫡母和发妻的两封遗书——应该就写于夜间,即被告知死刑判决之后的夜里。

这两封书信,《狱中上母书》、《遗夫人书》读来确实令人不禁感动落泪,令人想起革命义士林觉民的《与妻书》。这两封书信都能找到,不妨一读。

节选一段:

《狱中上母书》

母亲:

不孝完淳今日死矣!以身殉父,不得以身报母矣!痛自严君见背,两易春秋,冤酷日深,艰辛历尽。本图复见天日,以报大仇,恤死荣生,告成黄土;奈天不佑我,钟虐先朝,一旅才兴,便成齑粉。

去年之举,淳已自分必死,谁知不死,死于今日也。斤斤延此二年之命,菽水之养无一日焉。致慈君托迹于空门,生母寄生于别姓,一门漂泊,生不得相依,死不得相问;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:不孝之罪,上通于天! 呜呼!双慈在堂,下有妹女,门祚衰薄,终鲜兄弟。淳一死不足惜,哀哀八口,何以为生?虽然,已矣!淳之身,父之所遗;淳之身,君之所用。为父为君,死亦何负于双慈!但慈君推干就湿,教礼习诗,十五年如一日。嫡母慈惠,千古所难,大恩未酬,令人痛绝……

《遗夫人书》

三月结缡,便遭大变,而累淑女相依外家。未尝以家门盛衰,微见颜色。虽德曜齐眉,未可相喻,贤淑和孝,千古所难。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;吾死之后,夫人又不得不生。

上有双慈,下有一女,则上养下育,托之谁乎?然相劝以生,复何聊赖!芜田废地,已委之蔓草荒烟;同气连枝,原等于隔肤行路。青年丧偶,才及二九之期;沧海横流,又丁百六之会。茕茕一人,生理尽矣!呜呼!言至此,肝肠寸寸断。执笔心酸,对纸泪滴。欲书则一字俱无,欲言则万般难吐。

吾死矣,吾死矣!方寸已乱。平生为他人指画了了,今日为夫人一思究竟,便如乱丝积麻。身后之事,一听裁断,我不能道一语也。停笔欲绝……

丁亥年九月十九日,夏完淳的妻子,身怀六甲,年仅十八岁的钱家小姐秦篆,在同一天,既失去丈夫,又失去了父亲。

夏完淳有个遗腹,也不知是男是女,也不知其下落,只知道他的寡妻钱秦篆后来是削发为尼了。传说中这个孩子的夭折的可能性很大。

方余先生的两个儿子都是身亡,夏允彝赴水,兄长夏之旭也因藏匿陈子龙被清廷追究,自缢于文庙。夏完淳捐躯,方余先生一支自此绝嗣。

最后,我这位“满遗”来对这位少年才子做一下评价:

夏完淳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,不容否定。身负绝世奇才而偏逢乱世,襟怀广阔而报国无门。在那个时代,又有多少读书人遭逢到这样的命运啊。

大明王朝有希望吗?君王黯弱,朝败,国家风雨飘零,大厦将倾,以夏完淳之一人力又怎可能扶危于不倒?国家如此危急,像他父亲夏允彝这样的人,尚被朝中诸臣所,而一介白衣,手无寸力的夏完淳又岂能一展抱负?

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现实的感受,以及对历史的了解和总结,夏完淳岂能不知这无可挽回的大势?但他依然投身于其中,如飞蛾扑火,在绚丽的火焰中燃烧掉自己美好的青春和生命。

因为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信仰。古来如是,如今亦然,为信仰而献身,就值得我们永远尊重。

经常听那些明粉说起“骨气”,我要告诉你们的是,骨气,我们人从来不缺乏骨气,但这些骨气不在大明朝廷的龙椅上,不在煤山的歪脖树下,也不在三无明粉的吠叫声中。

崇祯甩锅不成,群臣无人替他背丢城失土之责,众叛亲离,无奈之下,刀剑向妻女,自挂东南枝,哪来的什么骨气?

三千多京官,闯王来了迎闯王,清军来了迎清军,跪伏两厢,献妻献女,哪来的什么骨气?

百万之师,临敌而股颤,目送劫掠而“众官免送”,清军五进五出,解甲牧马,明朝数十万大军遥遥相望而不敢一战,又哪来的什么骨气?

明朝的骨气在哪里?

在一腔热血被冤杀的于少保,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

在苦老孤穷,借钱诊病的戚将军,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”

在传首九边的熊经略,“绝笔叹可惜,一叹天地白”。

在被千刀剐碎的袁督师,“死后不愁无勇将,忠魂依旧守辽东”

在被陷害而忠勇战死的卢阎王,“遐思忠义当年事,历尽江山识岁寒”

在被强迫出关而以身殉职的孙大帅,“罪合边臣任,功惟野史明”

在夏完淳,“无限河山泪,谁言天地宽?”

夏完淳,一个十七岁的少年,用他瘦弱的身躯,坚定的信念告诉大家,这才是骨气。

非人学园精卫传记-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,其作品主要是什么热门搜索: 魔兽世界侏罗纪游戏攻略(侏罗纪世界游戏任务大全) 妹子与僵尸游戏攻略(僵尸世界大战游戏女角色) 传奇世界sf游戏有什么秘籍吗(玩传奇SF需要下载什么)

最新资讯

标签: